有关桥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桥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准备:
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组织形式灵活性》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三)欣赏歌曲:
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
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吃点心。
桥教案 篇2教材分析:
《兰兰过桥》是一篇科普文,文章写了身为桥梁工程师的爷爷为兰兰介绍了潜水桥和塑料桥两种新型桥梁,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型桥梁的神奇,使用与携带的方便,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文中运用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 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 " 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桥的样子,通过对比喻句的朗读、感悟,明白了桥的形状奇特和使用方便。 " 惊奇 "、 " 大大小小 "、 " 各种各样 "、 " 轻巧 "、 " 又平又稳 " 等词使学生感悟到新型桥给人们带来的奇妙享受,让他们有要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梁、程”等 12 个生字,会写“兰、各”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识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按要求读课文。
(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 2 )用“○”圈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用“ ____ ”标出本课只要求会议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2、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3、互读、互查。
4、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坐”。
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
1、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 像 ____________ 。
2、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3、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1、学习潜水桥部分: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学生质疑,解疑。
2、教学塑料桥部分:
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平稳。
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三、总结延伸
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板书:
32 兰兰过桥
……此处隐藏4999个字……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五、完成课后练习五
六、布置课后作业
精读课文,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列出层次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总结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提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略)
2.提问:本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归纳: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
二、学习新课
1.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归纳小结: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归纳小结: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归纳小结:由整体到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
(1)赵州桥……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一十二点五米。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提问:以上带点的字词能否改动或去掉?为什么?
小结:不能改动或去掉。表示准确数字的,都是经过丈量和计算的。表示概数的,都是无法考查、检测而推算的。说明文,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所用数据都必须十分明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用词准确的表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2)教师突出一些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分析。
修饰语: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分析后归纳:这些加点的词和短语,分别对“石拱桥”、“石桥”作了恰当的修饰、限制,从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关联词语: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讨论:“不但”和“而且”两个词能不能去掉?两个分句和词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归纳小结:“不但”、“而且”表示出了“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层进的关系,去掉关联词,就变成了并列关系。两个分句的词序调换,就颠倒了主次关系。
(3)研究一些句群的组织。
第9段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逻辑性强,非常准确。
第10段除开头和最后一句外,是一个用事实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飞跃发展的句群。这个句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1、2句是一部分,说明不但兴建了许多石拱桥,而且兴建了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第3、4句又是一部分,说明创新建造了“双曲拱桥”,以及这拱桥的总长度及最大桥拱的长度。这句群中的两部分,从量和质两方面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我国拱桥建筑的飞跃发展。
3.总结课文。
(1)齐读第9、10两段,讨论: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归纳小结:第9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写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写这两段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简介目前我国桥梁发展的信息。
《中国石拱桥》写于1962年,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介绍说:“‘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几十年来,我国的双曲拱桥了迅猛的发展,全国已星罗棋布,遍及城乡。据1991年3月份资料介绍,全国已建双曲拱桥20多万座,国外已有20多个国家正在推广。(见《新华日报》1991年3月3日第二版文章《赵州桥后新创造》)
(3)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赵州桥、卢沟桥以及解放后创造的双曲拱桥的介绍,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成就及其发展,充分地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2.学写一篇选择有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文。
【附】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由一般到特殊: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一般)
由概括到具体:我国石失桥的特点(概括)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