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桥教案

时间:2024-06-13 20:57:28
【热门】桥教案集锦5篇

【热门】桥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兰兰过桥》是一篇科普文,文章写了身为桥梁工程师的爷爷为兰兰介绍了潜水桥和塑料桥两种新型桥梁,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型桥梁的神奇,使用与携带的方便,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文中运用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 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 " 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桥的样子,通过对比喻句的朗读、感悟,明白了桥的形状奇特和使用方便。 " 惊奇 "、 " 大大小小 "、 " 各种各样 "、 " 轻巧 "、 " 又平又稳 " 等词使学生感悟到新型桥给人们带来的奇妙享受,让他们有要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梁、程”等 12 个生字,会写“兰、各”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识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按要求读课文。

(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 2 )用“○”圈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用“ ____ ”标出本课只要求会议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2、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3、互读、互查。

4、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坐”。

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

1、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 像 ____________ 。

2、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3、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1、学习潜水桥部分: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学生质疑,解疑。

2、教学塑料桥部分:

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平稳。

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三、总结延伸

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板书:

32 兰兰过桥

潜水桥:结实 透明

塑料桥:轻巧 平稳

桥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七彩桥

教学目标

1. 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 通过看图、读文了解彩虹有七种颜色。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彩虹有七种颜色,朗读课文。

教学措施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

1至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雨过天情,彩虹出现的录象带或课件。

学生:彩色笔和图画纸。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

1.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己一边看图,一边读文。

2. 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学习字词。

3. 小组内讨论交流: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二、引导读中体会

1. 全班讨论: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2. 自己再读课文,对照图认一认七种颜色。

3. 请小朋友把写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生字卡,贴在对应的颜色下,再读一读词语。

4. 请学生试读课文,大家评议。

5. 齐读课文,理解“赤”、“绘”的意思。用“……和……”说一句话。

6. 分小组比赛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

7. 学了课文,你知道七彩桥是什么吗?

8. 请根据自己读课文后体会,拿出纸笔画一幅画,然后在班上交流评比。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 请小老师来教读生字,大家评议、纠正。

2. 看卡片读生字,口头组词语。

3. 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游戏:请甲生上台,背向黑板,教师任指一词,甲生便开始猜“是不是……”其余学生回答“不是……”甲生猜对了,其余学生拍手答“对对对,请回答!”

4. 指导书写,适时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七彩桥

彩虹的图片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桥教案 篇3

一、授课教师:万发炎(九江科技中专)

二、授课时间:1节课(45分钟)

三、授课对象:09春季电子班学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

四、课型:讲授型(配合多媒体投影教学)、

五、教具:电脑、投影仪及自备课件

六、参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陈振源主编

七、教学目的:

1、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特点。

2、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波形。

3、初步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及晶体二极管的选择。

八、教学重点:

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工作波形的理解。

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及二极管的选择。

3、教会学生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多种形式电路图的画法。

九、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到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及二极管的选择方法。

十、教学方法:

启发对比教学法为主,多媒体辅助直观教学法为辅。

十一、教学程序

(一)、巧妙举例,温故知新。

1、教师启发式举例:九江大中大 新桥头一段路为单行线,只能顺行不能逆行。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就类似于这种特点。

2、提出问题

a 、整流是指将 转换成 的过程。

是利用 管的 特性工作的。

b 、列表对比:前面所学的单相半波及全波整流电路的特点

3、分析问题:能否利用不带中心抽头变压器也构成“全波”整流电路?

4、解决问题(引入新课)

采用今天要学习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屏幕投影:学习目标

(二) 对比分析、讲授新课

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结构(屏幕投影电路原理图)

师:单相桥式电路与前面两个电路相比,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生:变压器没有中心抽头,采用了四个整流二极管。

师:因为电路连接形式如电工中电桥电路,故称为桥式整流电路。

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①、工作过程

屏幕投影问题:电源正半周和负半周哪些二极管导通,哪些二极管截止?电流流向如何?

学生短暂思考;

屏幕投影: a、 u2正半周,d1、d3导通,d2、d4截止,电流流向为:a → d1 → rl → d3→b

b、 u2负半周,d2、d4导通,d1、d3截止,电流流向为:

a → d2 → rl → d4 →b

②、工作波形和电路计算

屏幕投影问题:负载上电压、电流的波形怎样?大小如何计算?

屏幕:将负载上电压、电流波形演示出来

师: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与单相全波整流电路一样,也是全波波形;由此推导负载上电压及电流计算方法与全波整流电路相同,即ul=0.9u2, il=ul/rl=0.9u2/rl。

师:整流二极管如何选择?与全波整流电路有何不同?

由于变压器无中心抽头,故整流二极管耐压、耐流同半波整流电路。

③、电路图的画法

口诀:正正接负,负负接正,正负接交流。

④、应用:实际应用时为了方便,厂家有时专门将四个二极管做在一

起称为整流桥堆。

(三)、小结

列表比较三种整流电路的特点

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如果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任意一个二极管开路,输出电压将如何变化?

(四)、练习

十二、板书设计

一、温故之新

………………………………

二、新课

1、电路结构

………………………………

2、工作原理

a、工作过程分析………………

b、工作波形和计算……………

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四肢的协调性。

2、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宽阔的场地 泡沫垫子 音乐磁带 空纸箱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进入场地,听音乐《欢乐的小兵》做热身运动。

师幼谈话,情景创设;有一天,小白兔要到河的对岸去看她的好朋友梅花鹿,可是一场大雨把河上的小桥冲垮了,小白兔过不了河了,她想请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帮忙到河上搭建一座小桥,谁想去给小白兔帮忙呢?

玩法一;

幼儿分组 ;幼儿5----8人为一组,两人合作用自己手中的垫子,倒换前进的方法搭建小桥,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引导幼儿探索垫子的不同玩法,说一下你还可以是怎样玩?

玩法二;用不同材料搭建小桥

幼儿5---8人为一组,两人为一组合作用空纸箱倒换前进的方法搭桥并尝试走自己搭建的小桥,

二、 探索活动 ;探索过桥的方法

教师总结:过小桥时想想怎么样才能稳稳当当地过小桥。你过桥时有没有碰到困难我们可以怎么样来解决怎么样才能很稳地过桥。

三 放松活动;幼儿随着舒缓的音乐《让爱传情》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作搭桥过河的游戏。

桥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体育活动室内有一根拔河用的绳子,这是当年为亲子运动会购置的。孩子们对这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拉拉、摸摸。后来,我们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们开心极了,围着绳子跳来跳去,创造了许多不同的玩法。根据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乐意接受挑战的特点,我们创设情境,利用绳子设计了体育活动“过河”,让幼儿在运动和游戏中愉悦身心,锻炼体能。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鳄鱼胸饰一个,平衡步道、沙包若干,筐一只。

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小蝌蚪变变变

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如下:(1)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2)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3)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4)变成青蛙起跳: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做全身运动。

二、青蛙跳田埂

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

2.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要点如下:

(1)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2)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3)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掌控休息时间。(通过本环节,全体幼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三、青蛙过小河

1.青蛙越长越大,本领也越来越大。对面田里有许多害虫,现在青蛙要跳过这条小河去捕捉害虫。这条河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你们看看能从哪里跳过去。如果游来了鳄鱼,你敢不敢从鳄鱼身上跳过去?

2.教师将绳子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跳过小河,巩固前面游戏中掌握的动作方法,并利用所学动作完成一定的目标,进一步锻炼体能。

第一次活动:幼儿自由跳过小河,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活动:教师通过增设下雨、河面变宽等情景,提高跳小河的难度。幼儿分散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

第三次活动:教师胸前贴上鳄鱼图片做鳄鱼,双膝微屈仰卧河中,幼儿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再从鳄鱼身上跳回来,将害虫放到指定的筐里。

3.幼儿依次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通过改变自己膝盖的高度来调节幼儿跳跃的难度。

四、青蛙回池塘

1. 今天所有的青蛙都很能干,学会了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跳田埂,过小河,捉害虫,掌握了很多本领。大家累了吧,我们再把绳子围成池塘,休息休息吧。

2.小青蛙在音乐伴奏下在池塘里游一游,用绳子模拟水波晃动,并相互拍腿放松,休息嬉戏。

3.简单点评活动情况,表扬幼儿的勇敢。

4.师幼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评析:

王老师是一个男教师,他结合中班幼儿体育锻炼的目标要求,创设游戏情境,注重幼儿爬、跑、跳等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培养,重点练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自主参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该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性和游戏性

整个活动由系列连贯的情景游戏组成:小蝌蚪在池塘里变变变――青蛙跳田埂――青蛙过小河――青蛙回池塘。动态变化的情境能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原有经验,挑战幼儿的新经验和学习的愿望。把长绳圈起来变成池塘,让幼儿到池塘里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把绳子拉成一个长圆变成一条小河,让幼儿学习跨跳过“小河”;用平衡步道作田埂,自己仰卧在河里做鳄鱼等,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趣。

2、差异性和挑战性

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王老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注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并据此确定了活动的目标层次和递进策略。如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从活动情况来看,全体幼儿基本掌握了立定跳远的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又如,教师将绳子对折围成一条宽窄不同的小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练习跳小河。第一次,让幼儿自由跳;第二次,让幼儿增加宽度跳;第三次,让幼儿增加高度和障碍跳,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把幼儿的学习推向了高潮。

3、自主性和有效性

该活动组织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教师用简单的道具创设动态的情境,把有挑战性的活动练习置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使幼儿主动参与,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表现出自主学习、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还有意通过穿插轮流活动和让幼儿间隔休息的方式来调节运动量。适宜的练习密度、梯度,小青蛙的角色体验带来的兴趣和情趣,使活动有序、高效,达成了锻炼体能和发展动作技能的目标要求。

《【热门】桥教案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