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数学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意图: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由于初次接触换算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们选择了数量较少的“西瓜、菠萝、苹果”这套教具。在学具的使用上,幼儿活动材料与教师教具基本一致,不建议使用。“积木”教具虽然难度较大,但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
1、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1、羊猫鸡图各一张;动物图片、水果图片各一套。
2、印有大、中、小积木的幼儿操作图人手一份。
3、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7页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图片演示,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图片羊、猫和鸡,请幼儿比一比它们谁轻谁重?
2、让幼儿按轻重给它们排排队(从重到轻、从轻到重)。
3、演示动物图片,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
⑴教师将图一:
一只羊等于三只猫
提问:一只羊和几只猫一样重?
⑵出示图二:
一只猫等于三只鸡。
提问:一只猫和几只鸡一样重?
⑶出示图三:
一只羊等于?
提问:那么一只羊和几只鸡一样重?(根据孩子的回答把9只鸡摆放在天枰的另一端。
4、演示水果图片,继续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
⑴直接出示三张图片:
请幼儿观察讨论。
师:请你们先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一只西瓜和几只菠萝一样重?
⑵出示第四张图片:
那么两只菠萝呢?
二、结合操作活动,初步探索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1、第一次操作探索活动。
⑴教师演示材料,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块大积木和两块中积木一样大,一块中积木和三块小积木一样大,想想一块大积木应该和多少块小积木一样大?
⑵提出要求:
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摆一摆、贴一贴。
⑶孩子摆弄材料:
在操作纸上排出等值关系1块大积木=6块小积木。
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过程。
2、第二次操作探索活动。
⑴教师演示积木教具:
一块搭积木和两块中等积木一样大,一块中等积木和四块三角形积木一样大,想一想一块搭积木和多少快三角形积木一样?
⑵幼儿操作材料:
排出等值关系1块大积木=8块三角形积木。
三、算算画画,巩固所学经验。
1、出示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7页,引导幼儿按画页提示要求完成操作材料。
2、加强个别指导。
3、讲评活动。
课后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由于初次接触换算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经验水平,我将活动内容进行如下调整:先出示水果的1=2=4的换算内容,再出示动物的1=3=9的例子,从易到难幼儿好理解。再通过教具的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换算关系,谁和谁换,怎么换。最后运用积木学具摆摆放放加深理解。如果给幼儿也画两个天平,让他们在天平上摆放我想会更直观。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2.幼儿能够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相邻数的学习(一)》。
2.教师用5以内的数字卡片;1只小熊、2只小兔子、3只小猪贴片、3只蝴蝶、4只蜜蜂、5只蜻蜓贴片。
3.幼儿挂书第11页。
活动过程:
1.使用教学挂图,让幼儿理解数字2、3、4之间的的相邻关系,知道3的相邻数是2和4。
(1)以复习数数,认数的方式出示教学挂图。
(2)请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苹果?(两个,用2表示,教师在苹果一列下面贴上2的数字卡)有几个西红柿?(三个,用3表示,教师在西红柿一列下面贴上3的数字卡)有几个梨子?(四个,用4表示,教师在梨一列下面贴上4年数字卡)。
(3)请幼儿观察、比较苹果和西红柿,得出数字2和3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苹果和西红柿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西红柿多)多几个?(多1个)"教师小结:"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
(4)再比较西红柿和梨子,得出数字3和4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
(5)教师对3的相邻数之间的连续比较进行讲解:"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所以3的邻居(好朋友)是2和4。"
2.教师把蝴蝶、蜜蜂、蜻蜓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数字3、4、5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3.教师把小熊、小兔子、小猪贴片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1、2、3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
4.使用幼儿用书第11页,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和相邻数。
(1)教师提问:"小熊住在几号房里?比它小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比它大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
(2)同样的问题问小鸡、小牛的`邻居的房号。
活动建议: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5以内内相邻数的认识。例如开展"找好朋友"游戏。玩法:教师请形五名幼儿,每人胸前贴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教师说2的好朋友,贴数字卡2的幼儿和贴数字卡1和3的幼儿就要手拉手,其他幼儿评判他们找对了没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猪、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运用编译、破解等游戏方式,复习巩固20以内加法、相邻数。
2、复习10以内的合成,锻炼幼儿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运算。
3、初步了解个和十,知道十个1是10。
【活动准备】
闯关指示、每位幼儿1-10两套扑克牌,铅笔,纸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欢迎小朋友来到扑克牌王国,扑克牌王国今天将要举行盛大的舞会。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那小朋友知不知道扑克牌家族都有谁呢?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闯第一关。
1、教师讲述闯关条例,引导幼儿闯关。
2、请你来破解开起扑克牌王国的大门密码,密码第一位是7和9的相邻数,密码的第二位是4+2的得数,第三位密码是4和6的相邻数,第四位密码是3+2+4的得数,请你读出密码是多少?
3、我们看看密码到底是多少?
4、教师幼儿一起验证密码的对错。
(二)教师引导幼儿闯第二关。
1、请你用扑克牌很快的摆出以下数字,14、26、35、48、59。
2、幼儿摆牌,教师巡回知道。
3、提问幼儿是怎样摆牌的?
4、提问26、35、48、5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闯第三关。
1、请小朋友们用两张牌摆出20。
2、请小朋友们用三张牌摆出20。
3、请小朋友们用四张牌摆出20。
4、请小朋友们用五张牌摆出20。
【活动结束】
一起来参加扑克牌王国的舞会,随着音乐来跳舞吧!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CD,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四、活动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钟面主要结构的认识。
2.学会认识整点、半点的书写方式,掌握认识钟面整点、半点的方法。
3.愿意动手操作,增强时间观念。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整点和半点。
2.难点:掌握认识整点和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ppt、画好的钟面图画纸每人6张、笔每人1支、时钟2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提问,让小朋友们回忆巩固对钟面主要结构认识。
老师请来了一面钟(ppt),它来得太匆忙,好像丢了什么东西,请大家一起帮他找回来吧!
小结:钟上面有时针、分针、1-12按顺序排列的数字,其中分针长,时针短。
二、利用ppt上面的图片,举例讲解整点、半点的特征,使幼儿学会辨认整点、半点的书写方式。
(一)、整点和整点的书写方式
小朋友们都认识了钟长什么样,那都会看时间吗?
1.播放ppt,请幼儿回答这是几点?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书写?(ppt展示书写方式)
小结:当长针(分针)指到12时,时钟(短针)指的数字几就是几点钟。
(二)、认识半点和半点的书写方式j
1.现在是几点钟?现在长针和短针有什么变化?
2.长针指在6,短针指在7和8中间,这就是7点半。
3.表示半点的时候,长针一定是指着6的,短针一定是指在两个相邻数字的中间。
4.表示半点时,用数字怎么表示?(7:30)
小结:分针指着6时,时针一定会指在两个相邻数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几,就是几点。
三、操作
(一)请两名幼儿上台,操作时钟。根据老师说出的半点,转出指定的时间。
1.教师说出任意半点,幼儿操作。
2.教师引导下面幼儿集体检验。
(二)请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钟面,引导幼儿回忆一日生活流程的时间,并请他们在钟面上画出来。
1.我们在幼儿园中一天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呢?(8:00入园——11:30午饭——12:30午睡——下午2:30起床——4:30晚饭——5:00放学)
2.在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间。
3.对照ppt一一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三)完成幼儿用书第18-19页
书上这些时间你都认识吗?请把对应的时间连一连。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户外游戏时,玩老狼老狼几点钟。
【活动目标】
1、对挂历等记录时间的方式感兴趣,能结合经验指认挂历上的日期。
2、提高认数、判断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当年挂历每组幼儿一本。
2、人手一套有具体日期的生日卡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挂历。
1、教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猜一猜是哪种生活用品。
2、教师拿出挂历并提问: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本挂历共有几页?
小结:一本挂历一般有12页,每一页代表一个月份,一年一共有12个月份。
二、观察挂历。
1、找一找挂历上都有哪些数字?最大数和最小数是多少?
2、每个月各有多少天?你有什么办法很快知道?(看每月最后一天的数字)
3、一年中哪个月份的天数最少?
小结:原来每个数字表示一天,每个月都从第一天开始,有的月份天数多,有的月份天数少,一年中2月份的天数最少。
三、结合生活情景使用挂历。
出示动物卡片和蛋糕粘纸。提问:
1、这里有一些动物朋友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你能帮助它们找到生日并在挂历上用蛋糕粘纸贴出来吗?
2、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请在挂历上表示出来吧!
四、制作生日邀请卡。
XX小朋友的生日就要到了,他想举行一个热闹的生日派对,请你们帮他设计一张生日派对的邀请贺卡,别忘记在邀请卡上写出具体的日期。
(一)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文档为doc格式